close

 

 

片名:很久沒有敬我了妳

導演:吳米森

男/女主角:戴立忍/侑紀

上映資訊:https://tw.movies.yahoo.com/movietime_result.html?id=5567

以下純屬個人看法,請鞭小力點

 

 

 

其實我一直很不敢打觀後感,一方面除了我自己參與拍攝,可能看的角度會跟大家不太一樣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被導演跟43老師鞭打!說我黑白猜XD

但,我還是要努力給他寫下去!

其實,這部片你可以看得很輕鬆,你也可以看得很感動。

先來說說這部片的故事:這部片主要就是講述男女主角把原住民的聲音帶入國家音樂廳,而其中又帶出男主角尋找記憶中的聲音、女主角拼湊母親的遺物的支線故事。

或許一開始大家會覺得這個故事的架構很像是勵志電影,但看過的人應該都認同: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壓!

我不太確定台灣之光這個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興盛,很多出名的人、事、物都被冠予國家之光的殊榮,這部電影看似也是如此。(在下並沒有覺得這個詞彙有太大的不妥之處,而著實也是個光榮)

但其實我覺得這部電影裡面,得到的是不同的思考-然後呢? 

這部片最大的震撼彈,就是把音樂帶到國家音樂廳(國家最榮譽的演出場地)然後呢?我覺得不是個結束,只是個經過

如同童人多:我們要把這個聲音帶離國家音樂廳,帶離國家這個東西。

多震撼的尾聲。所以拜託千萬不要在把上台演出當做故事最高潮阿!!(抓頭)

而最後交響樂團在山林中演出,我覺得也對這句話做了最好的結尾!不是在國家音樂廳裡演奏,才是被大家看見。而是走出那個框架,回歸到最原始的本質,才最動人心弦。

如安歆澐:音樂來自人們心中最深的地方。

這不就是音樂、藝術最美麗且珍貴的地方嗎?

說到這裡,我覺得這主線故事就與男主角尋找記憶中的聲音、女主角拼湊母親的遺物簡直是相輔相成阿~ (再度抓頭)

男主角憑著夢中山林裡神祕女主的背影、歌聲,尋找著比母親更像母親的保母。

有一幕是兒時父親在課講述這位保母的事情,其中的空景我覺得很有意思。(請饒恕我保留我這點感觸,因為時在是太主觀了些)

大家可以細細去體會一下,雖然也有人說很突兀!XDDDD

女主拿到的樂譜慢慢的拼湊出母親的一切。還記得女主跟男主交鋒的橋段嗎?那段點出了女主對自己血統的不悅(或許更可以說是因為不了解所造成的不認同感→顯得不耐煩)

從部落中空白的畫布、到後來投影移動上去母親的畫像,如同空白的記憶逐漸明朗一般。(多美的比喻阿,再度抓頭)也如同那份認同感由空白轉換成心中最重要的記憶。

一切,都是回歸。回歸到內心最深處、回歸到事物的本質。母親、比母親更像母親的保母;這不就是我們最初的開始嗎?

最後,字幕:獻給,母親。獻給,台灣。 怎麼可以不感動阿~~~~  (咱的眼淚都在眼眶中打轉了)

再來,說說我印象深刻的畫面:

(1) 快閃那裏的空景(如果不是在快閃的片段,請原諒我的記憶有斷層)我覺得對應到的是女主角的心境吧,從國外以台灣之光回來、一開始是繁華的首都、榮耀的國家音樂廳,後來樸實的台東,最後帶回來台北。很美不是嗎?

(2) 最後交響樂團演奏,所有人回頭的畫面。 嗚嗚嗚 ,回首的是內心最初的本質阿~  

 

ㄚㄚㄚ,其實還有很多很美的畫面阿! 可是我看電影沒有做筆記,所以記憶超混亂阿~  澎湖又沒有上映,不然就再去給它看個仔細再回來寫。

補充一下, 其實電影中還有很多詼諧反諷的小插曲與對話,都非常的有趣,也值得我們再欣賞音樂的時候,一邊思考看看。

如果要我給這部片一個評價:

《很久》是一部可以一看再看的電影,隨著自己人生角色、歷練的不同,電影的意境也會隨之轉變。真的是一部可以看很久的好電影。

好歹我也是看了好幾次,每次看的感動真的都不太一樣。(因為每次看的時候,遇到的人生觀卡都也恰巧不一樣)

 

不過片名其實是:很久沒有跟我打招呼的意思唷,因為原住民很愛喝小米酒,所以當碰到很久不見的朋友就會說"你很久沒有敬我了" 但是原住民說話會倒裝。就變成"很久沒有敬我了妳" ! 

 

 

備註:文筆不好,思緒不通的地方請大家見諒。在下會努力改進! (淚奔)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黑甜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